這幾天在讀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
從嬰兒期到老年期....
以前大學時對這些階段沒有什麼感覺
但現在讀,腦海一直浮現很多畫面
有自己的成長經驗
有之前在萬芳醫院時個案的故事
有事業上的自我認同要去追求
也有每個年齡階段的責任和任務
一整個忙得很

人生就是一齣戲,恩恩怨怨何必在意....
愛與恨哪,什麼玩意,
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....

在讀 Erikson 和 Piaget 的兒童發展理論時
一些關鍵字
情感依附、愛與信任、管教方式、親職功能等等
其實有勾起我一些不舒服的感覺.....

我知道家庭無法選擇
但上一輩和上上一輩的故事
仍無法避免的遺傳到自己身上
血液中彷彿存在著那樣的血緣和基因
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值得被尊重
可是衝突的時候,誰願意去顧及彼此的情緒和感受?
都說有為對方想
才會這麼委屈
可是實際的行為,為何沒有讓人有一致的感受....
是我太不敏感,察覺不出背後的心理動機;
還是太敏感,察覺到憤怒背後的任性自私的思考模式?

關係的建立是來自於付出的多寡
付出的價值,等同於金錢物質和表面功夫的回饋
而非親子的血脈相承
一筆一筆登記在家庭帳簿上
出生要記,吃飯要記,補習要記,學鋼琴要記,嫁人要記....
只能苦笑ing
我也很想啣著金湯匙、銀湯匙出生呀~XD
不懂如此的計較,是為了什麼
怕人看不到自己的付出嗎?有需要大張旗鼓的證明嗎?
要不要幫忙掛紅布條宣示一下呢....
降子我應該會瞭解到,
原來母愛是可以用量化計算的

性別不同、個性不同、溝通模式不同
影響著偏見與選擇
一句「妳永遠不是田家的人,因為妳是女的,有一天會嫁出去」
講的人早已忘記自己說過些什麼屁
反正比這傷人的話還有一卡車
但卻讓我走了將近25年自我認同的探索和追尋....
幸而有一點點福報
能夠越來越正向的看待和處理這些過往
甚至能回頭改變家庭的動力
我想,我還是很幸運和幸福的
自從我嫁出去
人生應該就是重新歸零,一個新的起點了!

嗯....又想唱剛剛那條歌啦~
人生就是一齣戲,恩恩怨怨何必在意....
愛與恨哪,什麼玩意,
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....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sekiss0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